永州市第四次黨代會響亮的提出了建設環陽明山(金洞 雙牌)綠色經濟圈的口號,要求重點發展生態旅游、生態農業和低碳工業。這一發展主題切合時代要求,也是金洞管理區近十萬人民的共同心聲。金洞管理區地處“環陽明山綠色經濟圈”的中心區域,總面積635平方公里,轄七鄉一鎮,73個行政村,總人口8.6萬人,被譽為永州市的“穩定綠洲”。多年來,我區堅持走“打綠色牌、做山水文章、創生態效益”的具有金洞特色的發展路子,抓住“著力點”培育“興奮點”,全力構建和諧社會,在改革、發展的征程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。
勵精圖治創大業
改革創新添活力。2006年5月,經省委、省政府批準設立金洞管理區,行政級別為正縣級,保留金洞林場牌子,實行“兩塊牌子,一套人馬”的管理體制。管理體制的改革,解決了多年來制約金洞發展的瓶勁問題,逐步建立起了一個政企分開、職能配套、權責對等、事權與財權統一、行政與司法相對獨立的新金洞,為金洞林區的跨越發展注入了全新的血液。
產業興旺強后勁。管理區按照省委省政府“四化兩型”戰略的要求,根據自身優勢逐步培育起林業、水電、旅游、礦產等四大支柱產業。整個林區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3.0%,森林蓄積250萬立方米,年產木材10萬立方米,每年林業收入超億元。同時,擠進了長江防護林、森林經營試點縣區、造林直補試點縣區籠子;以金洞漂流為主導的生態旅游蓬勃發展,金沙灘景區已經成為全省首批3A景區,每年接待游客6萬人次以上,門票收入達900萬元以上,帶動相關產業增加產值2000余萬元;全區在建和建成使用的大小電站33座,年發電量10億度,年創產值2億元;采礦業也取得長足進步。其他產業齊頭并進,“一鄉一業”的特色種養業共創產值近10億元,特別是投資5000萬元的湖南百草堂中藥投資有限公司石鼓源萬畝藥材基地的建成,全面帶動了特色種養業向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發展的新模式,致富一方百姓。
基礎設施大發展。近年來,管理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。每年投入公路建設資金2000多萬元,公路改造完成383km,實現了鄉鄉通公路、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。水、電、訊等公益設施建設日趨完善,林區通訊信號網絡覆蓋率達98%,農村電網工程改造已經完成了65個村,城網網架結構不斷完善。小農水項目共完成投資7000萬元,人畜安全飲水工程1200萬元建設任務全面完成。
和諧穩定促繁榮。 “十一五”期間,全區中小學危房得到了有效改造,“兩基”教育成果不斷鞏固。廣電“村村通工程”的全面實施,使得全區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%。以養老、失業、醫療三大保險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為主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確立,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95%以上。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,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6980元,和諧穩定的社會大局,被譽為永州市的“穩定綠洲”。
科學謀劃新跨越
直面未來,踏上新征程的金洞管理區,將以省黨代會、市黨代會的精神為引領,緊緊圍繞“富民強區、科學跨越”的總目標,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,以綠色崛起為方向,按照林業為基礎、旅游為龍頭的“生態立區、項目興區、產業強區、改革活區”的總體思路,全力實施“深入長三角、融入珠三角、面向港澳臺、對接大東盟、建設新金洞”的發展戰略。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,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,加強基礎設施建設,加快社會事業進步,為實現金洞人民的幸福生活揮毫繪就五彩斑斕的新畫卷。
完善基礎設施,夯實“大平臺”。加速交通建設,著重突出“木門公路、陽白公路”兩條總投資9億元的省二級公路建設,新建21條四級公路,改建9條鄉級公路,改建87條村級公路和林區公路,構筑金洞“大動脈、大循環、大交通”體系;水利建設上,主要抓好防洪大堤改造工程,進一步完善機電排灌設備配置和小型水庫的除險保安工作,到十二五末,全區水利投入要達到2.1億,蓄引提水總量增加0.05億立方米,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5平方公里;電力建設上,要新建江口電站、金星電站,續建叉江河電站;訊網建設上,突出抓好“三網合一”工程,建設覆蓋全區8個鄉鎮的現代化通訊網絡,信息化水平要繼續保持省市同類管理區先進地位。
圍繞特色定位,建設“新城鎮”。圍繞“金洞城區建設準縣城化”這一定位,高起點構筑城市發展框架,努力實現“山水天成,城市點綴,天地人共融,社會和諧發展”的新型金洞。全力建設好投資1700余萬元的龍潛凼沿江風光帶,進一步建立和鞏固投資2400萬元的現代化垃圾處理場……到2015年,金洞城區面積要達到2.2平方公里,居住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以上,城鎮人口達到2.5萬人,并逐步形成商業、休閑、生活、產業等功能分區,把金洞打造成為獨具一格的“山水新城,人間勝境”。
突出重點項目,打造“新產業”。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型工業化發展思路,積極打造發展平臺,全面啟動龍潛凼工業帶和石鼓源工業小區的規劃設計與建設,新建工業園區3平方公里,新建標準廠房1萬平方米;大力培育產業集群,提升工業經濟競爭實力,以優勢產業為基礎,以完善和延伸產業鏈為重點,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,培植一批有影響力的新型骨干企業。同時,加大招商引資力度,搞好產業承接轉移。培育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流通企業1家,5000萬元以上的大型批發市場1個,500萬元以上的農貿市場4個,打造物流園區1個,培育物流配送企業2個,建成電子商務平臺的基本框架。以構筑“大旅游、大公園、大生態”為目標,以金洞國家森林公園為載體,重點加強牛頭山休閑區、雙河口森林生態旅游、白果市紅色旅游、曬北灘水庫生態旅游等旅游區開發建設,連接金洞漂流和金洞風情游,打造曬北灘電站水上樂園、原始森林觀光帶等新興旅游項目,促進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。到2015年,合同利用外資要達到1億美元,全區一、二、三產業總值要達到10億元。
咬住基地建設,形成“大生態”。緊緊抓住建設“環陽明山綠色經濟圈”的戰略機遇,堅持“依托生態資源,打造特色品牌”的原則,圍繞綠色、低碳、環保,處理好利用與保護、建設與治理的關系,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現有資源。培育工業原料林基地,使全區森林蓄積達到300萬立方米,逐步形成大林業發展格局。加強苗木基地建設,繼續開展“三邊”造林,大力保護野生動植物,逐漸在金白河兩岸形成鑲嵌型立體景觀。始終保持金洞生態優美,青山常在,綠水長流。
發展社會事業,構筑“大和諧”。堅持以人為本,更加注重民生保障,以社會事業的大發展來構筑“大和諧”格局。實施科教強區戰略,年人均科普經費達到1.5元以上。實行教育投入與GDP增長同等增幅的強教方略;改善區、鄉、村三級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;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,提高出生人口素質;進一步構建社會保障體系;加強職業培訓,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成果;健全文明創建的長效機制,營造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。屆時的“金洞”,將是一個現代文明與生態環境完美結合,人人向往的美麗之城、魅力之城。
來源:本站原創
作者:金洞管理區黨委副書記、管委會主任 桂發生
編輯:redcloud